>
时间: 来源: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 作者:佚名 点击:
上海交响乐团的“新春音乐会”自2016年创办,听一场新春音乐会和贴春联、包饺子、吃八宝饭一样,成了不少上海市民的过年仪式。1月19日晚,上海交响乐团“2023新春音乐会”如约而至,送上一份“音乐大礼包”。驻团指挥张洁敏执棒乐团,奏响作曲家周天的《升华》、陈其钢的《悲喜同源》、李从军的《李白》和俞极《丝路·颂》四部中国作品。其中,《升华》为亚洲首演,《李白》《丝路·颂》则是世界首演。二胡演奏家陆轶文和钢琴家解静娴分别担纲《悲喜同源》《李白》独奏。
音乐会在周天为纪念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100周年写就的《升华》中拉开帷幕。曾任上海交响乐团驻团艺术家的青年作曲家周天说,该作灵感来自他读到的一战士兵日记。“我被他们在战场上写下的亲身经历所吸引。其中有位名叫昆西·艾尔斯的中尉在日记中写道,‘来自家的信件就像天堂冲破阴云密布的天空’。无论是一条记录天气的简讯,还是写下失去战友的悲痛之情,抑或是来自家⼈的信件到达时的感人时刻,都让我深深感动。”
《升华》试图通过音乐来传达⼈在特殊时刻的情感和对和平的祈望。对作曲家来说,“这是一张来自100年前的音乐明信片”,乐曲仿佛在一声炮击后开始,在7分钟的时间内慢慢变得明亮,最后在充满希望的意境中结束。
随后,陈其钢的《悲喜同源》响起,作品主题取材自古琴曲《阳关三叠》,曲谱依诗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写就。作为2018上海艾萨克·斯特恩国际小提琴比赛选手必演中国作品,《悲喜同源》最初为小提琴与乐队而作,此番新春舞台上呈现的是由作曲家改编的二胡版本。
相较小提琴,二胡音色更加沧桑古朴。王维诗中那些人们奔向前程时的憧憬与未知,以及永别时的悲伤,在二胡与管弦乐队的呼应中慢慢展开。陆轶文在演奏期间用常规二胡和低音二胡交替演奏,以扩展音域。
李从军的钢琴协奏曲《李白》是为纪念李白诞辰1320周年而作。作品以这位盛唐时期诗人为线索,分为“天马行空”“盛世唐朝”“羽化成仙”三个乐章。诗人饮酒后飘然陶醉、诗兴大发的场景以及瑰丽动人的意境也从谢静娴的黑白琴键上跃然而出。
青年指挥家、作曲家俞极创作的交响套曲《丝路·颂》,用音乐表现“一带一路”沿线地区人民心与心相连,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之举。作曲家用三个乐章,串起“一带一路”的文化差异和风土人情,以音符跨越时空和国度。
上海交响乐团新春音乐会走过七年,舞台上出现过笙、古筝、马头琴、竹笛、二胡、琵琶等多样民族乐器,也演绎了数十部不同时代中国作曲家的优秀作品。这些不同的音色、迥异的风格反映着华夏大地丰富多元的文化,也让观众感受浓浓的中国“年味”。
今年推出的兔年“音乐大礼包”不局限于现场。大年初一开始,观众可以通过乐团的视频号观看“2023新春音乐会”分期放送,聆听绕梁余音。大年初二、初六下午两点,乐团还策划了两场“金弦贺岁,玉兔迎春”迎新春系列室内乐音乐会,观众也可通过乐团视频号与现场同步音乐“闹”新春。
随着中国年在世界范围内流行,有着浓浓中国风的新春音乐会也在国外流行开来。早在2012年,纽约爱乐乐团即在指挥家余隆的倡议下创办了“中国农历新春音乐会”,并将其纳入音乐季。
1月31日,在大洋彼岸,指挥家余隆将再次指挥纽约爱乐乐团新春音乐会,为纽约观众奉上李焕之《春节序曲》、陈其钢《悲喜同源》 、谭盾《敦煌·慈悲颂》、伯恩斯坦《西区故事》等中西经典。二胡演奏家陆轶文、小提琴家宁峰、歌唱家龚琳娜、马头琴演奏家哈斯巴根等中国音乐家,也将登台装饰一新的大卫·格芬音乐厅,用高水准的音乐向世界介绍中国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