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 来源: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 作者:佚名 点击:
近日,国家文物局办公室、教育部办公厅公布了“以革命文物为主题的‘大思政课’优质资源项目名单”,青海省博物馆申报的“博物馆里的思政课”教育课堂入选100项“以革命文物为主题的‘大思政课’优质资源精品项目”,成为我省唯一一个入选的项目。
“博物馆里的思政课”教育课堂是青海省博物馆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充分利用自身优质红色文化资源优势,坚持就近原则,充分考虑不同年龄段学生的接受能力,以现场教学为主要活动方式,为大中小学学生开展的一项思想道德教育项目。课程根据省博物馆“百年青海革命文物目录展”设计策划,通过参观展览、流动博物馆进校园、邀请高校学生成为博物馆志愿者三种方式,争取让各年龄阶段的群体都能享受到“博物馆里的大思政课教育课堂”文化服务。
2023年,青海省博物院与胜利路小学、劳动路小学、昆仑路小学等多所学校积极沟通,签订了“博物馆里的大思政课教育课堂”协议,与周边小学建立起长效合作机制,开展有关教育活动10场次以上。在青海民族师范大学、青海大学等高校长期招募“青博志愿者”,邀请这些学生加入到博物馆讲解、社教和公众服务中来。并积极开展“流动博物馆进校园”、“法制课堂进校园”等活动。相关活动惠及受众达1000人次以上,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青少年法治实践教育基地,青海省博物馆长期坚持开展普法教育、红色教育等思政教育活动,打造“博物馆里的思政课”与“流动的博物馆思政课”,切实增强不同年龄段学生的体验效果,为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集体主义情感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提供了多样化途径。在未来,青海省博物馆也将以此次入选为契机,继续研发多样的“大思政课”教育课程,与学校和校外机构等不断探索合作示范新模式,充分发挥革命文物的铸魂育人作用,真正做到让革命文物思政教育落地生根,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