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旅行社网 登录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旅行社舆情

“十四五”时期,我国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

时间:  来源: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  作者:佚名 点击: 

  公共文化服务是文化民生之基,以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为要。近年来,人民群众对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的需求日益强烈。“十四五”以来,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不断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更加便捷、优质和公平。

  服务网点遍布城乡、智慧服务触手可及、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成为我国迈向文化强国的重要支点。

  更多好去处 就在家门口

  回应民之所需

  上午10点,浙江嘉兴老城中山路的禾城驿·温暖嘉老建委驿站内,人流分成了两拨。一些人被入口处的中国历代古砖陈列墙所吸引,细细观看展陈说明;还有一些人正安静阅读,从对书架的熟悉程度看,显然常来。

  62岁的环卫工人陈中明属于常客。在老建委驿站,他写出了人生中第一首诗,此后顺利地走上了创作路,所写诗句还得到驿站支持,得以展出。

  安放人们的诗意,供应精神食粮;服务主项清晰,融阅读、展览、体验等功能于一体……像老建委驿站这样,开在家门口、充满文化氛围的新空间不断涌现,是近年来公共文化服务效能跃升的一大体现。

  据文化和旅游部统计,全国新型公共文化空间超4万个,融入群众日常生活,小而美、小而活,满足了多元文化需求,受到普遍欢迎。

  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体系也在原有基础上提质增效,回应群众对公共文化服务便利化、品质化的新要求。

  一方面,传统文化设施的服务内容和功能得到进一步拓展;另一方面,全国超过95%的县(市、区)建立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和实效性大大提高。全国公共图书馆达3248个,群众文化机构近4.4万个,基层服务点超过10万个,2024年全国公共图书馆到馆人次比2019年增加4.4亿、增长49%,群众与优质文化资源的距离更近了,使用频率更高了。

  更多新选择 十分合胃口

  让群众有更多选择权

  “没想到在社区就能学到非洲鼓。”上海市徐汇区居民林女士最近每周有3天的晚间时光都在上海市群众艺术馆度过。

  从2020年一推出就登上热搜,到2022年首次实现上海16个区各街镇全覆盖,到近两年连续被列入上海市政府实事项目,再到近期延伸推出市民日校,上海市民艺术夜校依托全市“1+18+220+6608”四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区级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建立起上下联通、服务优质、有效覆盖的公共文化服务模式,设计构建了“总校+分校+教学点”体系,在全市范围内开展艺术普及。这一模式促进了基层设施高效运营,形成了公共文化跨界联动、共建共享的良好局面,让公众享受到的公共文化服务内容更优质、途径更便捷。

  免费听讲座、学才艺、看展览,在“浙里文化圈”坐拥数万项文化资源,用“文化广东”数字平台兑换积分……得益于覆盖国家、省、市的公共数字文化网络初步建成,全国智慧图书馆体系和公共文化云建设快速推进,各地积极探索数字服务新形态,如今,老百姓拿起手机,就能在新场景体验新服务。沉浸式、互动式服务也成为许多文化场馆“标配”。

  群众文化需求旺盛释放、服务产品不断上新,这背后更深刻的转变在于,公共文化服务从政府单一供给转向“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模式,让群众有更多选择权,实现供需高效对接。

  在长三角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产品采购大会、粤港澳大湾区公共文化和旅游产品采购大会等平台,社会力量的参与度、活跃度逐年上升。政府与社会力量探索更加灵活、有效的合作模式,既减轻了财政压力,又提升了服务专业性。

  业界专家认为,公共文化服务的品质、均衡、开放、融合发展格局日渐形成。

  更多好活动 都“以我为主”

  深度融入基层治理

  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村民自编自导的侗族大歌《蝉之声》通过“我要办村晚”直播活动,吸引了1500万网友同步在线参与;“锄头当道具、稻田作舞台”,这是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村晚”的生动一幕。

  春赏花、夏纳凉、秋丰收、冬欢庆,“四季村晚”四季情,乡土文化连着游子的乡愁,乡村文化振兴牵动亿万中国人的真心。据统计,仅2024年全国就举办了“村晚”8.17万场,参与人次达2.62亿。

  “村晚”活力四射,“村歌”嘹亮四方,广场舞舞动城乡……谁在高歌,谁在劲舞?谁站C位,谁当主角?答案都是群众。据统计,全国群众自发组织的文艺团体超过47万个,群众文化活动是老百姓发挥创新创造活力的场域,也是闪亮日常的一景。

  群众文化生活如此丰富多彩,群众展示自我、服务自我的舞台如此广阔;群众文化活动出彩出新之地,也常伴有热度攀升的文旅综合效应。

  “大地情深”优秀群众文艺作品巡演覆盖10个省区市,将群星奖获奖作品送到田间地头;全国广场舞大会举办,吸引2.6万支队伍、143.5万人参与,线上播放量破50亿;中国新疆民间艺术季及其优秀节目巡演活动,深化边疆民族地区与内地的文化交流……这些活动像毛细血管一样渗透到全国各地,构建起全民参与的文化生态,也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精神活力。

  文化和旅游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充分尊重群众主体地位,以数字化赋能传统服务模式,以社会化提升基层的文化活力,持续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让更多的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


原文链接:https://whlyj.sh.gov.cn/wbzx/20251011/f951839a1066481dad90627d07202dd2.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